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越开发越繁茂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走上多赢之路

时间:2005-9-16  来源:日照网  作者:许崇芹   【关闭】

   “越开发,森林越繁茂”?也许很多人心中都会划上问号: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大,游客蜂拥而至,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怎么会越开发越繁茂呢? 
  “关键是要科学开发,这也是一种保护。在原生态中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发过程就是扩大造林的过程。”山东省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郑培宏一语道出个中原由。 
  1960年,人们在这里种下了一棵棵小树;1970年,这里出现了万亩海防森林;1980年,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此繁衍生息;1992年,这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总面积11,83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7900亩,防风固沙、抵御海潮侵袭、阻挡海风海雾是这个生态公益型林场的主要功能。近年来,随着观念的转变,大沙洼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只是大树参天、鸟雀欢鸣,还有巨大的经济诱惑。在其功能兼顾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功能并将其放大,需要深入思考。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坚持严格保护与科学开发,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林促游,以游养林”的发展思路。 
  近日,笔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一辆正在沙滩上来回穿梭的清洁车碾过之处,沙滩洁净如洗。这辆车前半部分是用小型装载机改装的,后半部分脱胎于小麦脱粒机,车上安装的铁网筛可筛出沙滩上的垃圾、烟头等杂物。 
  游客增加后,垃圾增多,沙滩清洁车就是该森林公园的工作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研发的。 
  从2001年起至今,一处污水处理厂的兴建、扩容,也一直与该森林公园旅游业同步发展。4年前,根据当时的接待能力和游客数量,管委会筹资100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2005年,鉴于游客持续增长的趋势和公园发展的广阔前景,又追加投资150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扩建完成后日可处理污水1500立方米。 
  树种单一,林龄老化,生态防护功能下降,这些都是森林公园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碰到的难题。该森林公园提出了“林中造林,树下栽树”的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方案,引进28个适宜在沿海生长、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更新抚育中幼龄林5000亩,改造低产林350亩,完成道路绿化、补植造林30余万株。目前,这些树种大部分生长良好,适应沿海沙质立地条件,新形成林分的病虫害减少,抗逆能力增强,防护效能提高,景观效果也大大改善。 
 “以林促游、以游养林的良性循环格局,确保了公园现有森林资源的永续经营和利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站在日渐繁茂的森林中听涛观鸟,郑培宏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