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转变观念求发展 生态旅游谱新篇

时间:2004-10-1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网  作者:林枫    【关闭】

    大沙洼林场始建于1960年,位于山东日照,总面积1.183万亩,森林覆盖率75.8%,在全省国有林场中是个小林场。自1992年建立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大沙洼林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等产业,走以副养林和提高科学管理的路子,使林场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据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全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近年来,林场先后荣获“山东省十佳国有林场”、“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转变观念求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大沙洼林场是一片荒滩,人们称它有“三宝”:飞沙、海雾和小咬。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抵御海潮侵袭,自1960年开始,当地群众连续多年在海滩上大搞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海防林带,大沙洼林场随之成立。1985年以前,林场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1985年以后,财政逐步断奶,林场发展陷入困境。1993年9月,大沙洼林场划归日照市东港区管理,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 
    新领导班子在较短的时间内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稳定了人心,并立足场情在做好护林防火和林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林场发展的新路子。针对当时海水养殖、果品生产滑坡的市场行情,在调查了解、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将原来各经营项目(重点是海水养殖项目)的承包关系逐一理顺、调整,当年累计收取承包费10万元,既调动了承包人积极性,又增加了林场的经济收入。1994年,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挂牌营业,开始经营森林旅游。同时,还积极发展副业生产,与诸城外贸集团合作,联合发展肉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年返款3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 

   旅游带来新变化 

    自1999年以来,林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全场干部职工平均一年工作360天以上,春季搞造林,夏季搞旅游接待,秋冬季搞建设与防火。在职工们的辛勤劳作下,林场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截至2003年底,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300万元,其中利用社会资金4700万元,林场自身投资1600万元。目前,林场大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旅游和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加上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大沙洼林场一时成为市、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自1999年至今,已投资开发项目29个,投资总额约1.8亿元,建成综合服务场所20处。目前,林场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收入逐年递增。今年1月至8月,林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0万元。 

    生态建设欣欣向荣 

    1999年以来,林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在已开发的海滨荒滩上,绿化造林200多亩;为搞好沿海防护林基地建设,林场积极开展海防林改造试验,试种了雪松、木槿、蜀桧等30个树种,采取针阔、常绿、落叶混交方式栽植,成功探索了“林中造林,树下栽树”经验,并将这一经验在林分更新改造中推广运用。现已累计完成林分更新改造面积5000多亩,发展水杉造林800亩,雪松造林600亩。在引进的树种中,培育美国欧杉、蓝杉、马褂木等苗木6万多株,培育黑松、刚松、合欢等苗木21.4万株。通过绿化美化,整个林场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 
    据统计,近年来,林场先后从旅游收入积累的资金中拿出200多万元用于林业建设,使林场活立木蓄积量从1999年的1.9599万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2.1558万立方米。林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确保了现有森林资源的永续经营和利用,其防护功能更加明显,整个林场基本形成了“以林促游,以游养林”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