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传统文化焕新生 文旅融合显魅力——于里镇、五莲一中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侧记

时间:2023-5-18  来源:日照新闻网   【关闭】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一年前,走进五莲县于里镇小窑村,这里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村,唯一值得被提及的就是管氏祠堂以及“一门五进士”的求学故事。那时的探花府还没有修缮,没有人去驻足这座曾经辉煌的建筑,村西的百年老屋也如同佝偻的老人尽显岁月沧桑。一年后的今天,人们纷纷涌进小窑村,打卡这个重新焕发生机的文化古村落。



  是什么赋予了小窑村如今的热闹场面?从底蕴深厚的管氏文化、不曾放弃修缮的五莲一中旧址、古色古香的乡愁步道中可以找到答案。



挖掘管氏家族文起官升史



  多年来,小窑村管氏家族以“一门五进士、叔侄四翰林”声震齐鲁,从光绪二年至光绪二十八年,短短的二十余年,管氏一家考中五名进士,其中探花一人,翰林四人。他们是:管廷献、管廷鹗、管廷纲、管象颐、管象晋。管氏家族砥砺后代子孙,从幼年开始认识“读书上可以跻登皇路,下不失为理学名儒”,把登科入仕作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管氏家族留下的“耕读为业、教育为本、修身为要、家国为重、仁善为怀、诗书为情”的24字家风家训,包含了“立身、崇学、仁善、清廉、勤政”的正能量,这是管氏一门兴盛的原因。他们以崇善良、励风俗的良好家风,潜移默化地塑造后代子孙的人格。



  去年以来,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振兴项目,五莲县将小窑村作为重点扶持村庄,深入挖掘小窑村丰厚的文化底蕴,以管氏家族“耕是生存之本,读是进身之阶”的家风文化打造“耕读书院”,书院由外及里包括小窑家风文化故事连廊、凤山塾、探花府等,同时设置“金榜题名”许愿墙、古代科举发展史长廊、号舍(即考场),探花府内还有可供游客试穿的状元服、状元帽等,着一身状元服到“金榜题名”许愿墙处祈愿,到号舍里体验先贤寒窗阅览圣贤书,只为实现心中理想的艰辛历程。



焕发一中旧址新的文化魅力



  现如今,走进五莲一中旧址教室内,木制桌椅期待学子坐下听讲,黑板上依稀还有老师当年的题笔,“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八个大字提醒着每位进来参观的学子,墙上以及电子屏幕铺满的历届毕业照让一届一班的马先吉老先生倍感亲切。他说:“来到这儿又想起当年读书、学习时候的场景,那时候没有这样的桌椅板凳,都是学生自备小板凳,现在一看,这间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多了些老物件、老照片,很感动!都说什么环境培养什么人,在小窑村我们听着先贤的求学故事,参加工作至今,也养成了‘三不怕’作风,不怕吃苦、不怕熬眼、不怕指缺点和‘五劲’敬业精神,热劲、干劲、钻劲、拼劲、迷劲。”



  去年以来,于里镇联合五莲一中广泛收集影像、文本资料,集中在一中旧址内展示,包括历届学子毕业照,优秀校友对母校的寄语,五莲一中宣传片以及历届考入清华、北大学生名单,一中的发展史等,充分展现五莲一中的过去、现在。今年于里镇又积极与五莲一中合作,广泛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学子回到建校最初的地方,回顾峥嵘的办学历程,感悟教育工作者的呕心沥血,激发学子学习的热情和向上的力量。



文化赋能文旅景点打卡热



  于里镇依托小窑村深厚的红色资源、悠久的文化资源,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等利好政策机遇,将莒北革命史国防教育基地与探花府、耕读书院、梦里老家、稻花香农耕文化园等深度融合,打造集研学游玩、农耕体验、书画教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莲西旅游高地。在这里,你可以到拥有“莲西红色旅游新地标”“全民国防教育研学基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教育基地”称号的莒北革命史国防教育基地,重新踏上红色之旅,通过一幅幅历史的图片、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一件件革命文物,回顾老一辈革命人士的高瞻远瞩,回忆革命的传奇篇章。在这里,可以到五莲一中旧址回顾学校发展的历程,也可以到探花府内“金榜题名”处许愿打卡;既可以了解管氏“一门五进士”的故事,也可以吃到美味丰盛的“进士餐”;既可以体验到陶艺制作的快乐,也可以穿着汉服漫步古道,感受“梦里老家”乡愁街区的独特韵味。借助小窑村周边老兵生态农场、鸿宇黄桃基地1.2万亩黄桃、铜锣湾湿地公园,以及大绿汪水库等生态资源优势,小窑村在“梦里老家”休闲街区整理了12处百年老屋,打造莲西民宿群,通过全新的运营理念和留住乡愁的设计风格,让民宿与乡村农家乐实现融合,让外来游客在小窑村享受美丽乡村的“慢生活”。



  小窑村通过大力提升探花府、耕读书院的功能品质,推动小窑村向“民宿+旅游+农耕体验+研学活动”发展的转变,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文旅产品,促进管氏文化的传承发展,提高景区的体验性和服务力。今年以来,小窑村与村、企、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探花府、五莲一中旧址已接待游客30000人次,开展各类研学教育活动60余次。随着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来小窑村参观红色基地的市民游客逐渐增多,除本地游客,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红色基地带动旅游发展,为村里增加了不少劳动岗位,提高了村民收入,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了文旅融合上的突破。(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珊  通讯员 杜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