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2019年,助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发展 !

时间:2019-7-19   【关闭】

有故事的乡村旅游才有灵魂!有故事的乡村旅游也是留住乡村旅游客源的关键,乡村旅游项目设计中具体从12个方面来挖掘体现“农耕文化”元素。

1、土特产或农副产品的各种传统加工技艺
咸鸭、蛋板鸭、松花蛋、醋、臭豆腐、香肠、酒、酱菜、蜜饯、果脯、火腿、腊肉、茶叶、蔗糖等各种制作工艺,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值得传承。

2、农耕信仰和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农耕文化的神话传说已经流传千百年,农耕信仰沿着“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先民希望通过祭祀天地而获得消灾降福和佑护。包括信仰和传说:如各种拿农产品进行的祭祀活动。

3、农事活动经典歌谣、农谚
最早的歌谣咏唱的是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采集和农耕。农谚是从歌谣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讲的是农业生产,类似于现在的技术指导手册。

4、手工技艺,及农民艺术作品
造纸、刺绣、紫砂、泥塑、农民画、剪纸、根雕、景泰蓝、雕漆、花丝、织布、青瓷、水轮、水碓等各种精湛的传承技艺,包括各类民间艺术,不少仍在广泛应用。

5、传统的农耕体验
各种作物的栽培种植、精耕细作等,包括耕种、浇水、定期施肥、除草、捕捉灭虫等农耕体验,以及插秧、堆肥、打场、传统收获及晾晒技巧、采摘果蔬、修剪果树、嫁接、栽桑养蚕、垂钓、捕捞、养殖等;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6、传统饲养技术经验
我国先民在畜牧和兽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相马术、阉割术、杂交术、填鸭术等饲养技术经验,至今仍熠熠闪光,值得学习和传承。

7、生产和商贸习俗
千百年来,我国形成了很多祈求农耕丰收,传统种植经验的生产习俗,几乎存在于农耕生产的每个阶段,且随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具有很强观赏性。

8、时令和节气
大家都知道的二十四节气,源自农耕文明,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宝贵的农耕文化之精髓,是华夏民族认识、把握、运用自然规律于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发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节气文化。比如二十四节气歌。

9、传统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
传统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有“农牧结合”“农桑结合”“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模式,特别是梯田种植、桑基鱼塘、坎儿井、淤地坝和稻-鱼-鸭、猪-沼-果等传统模式,不仅具有悠久历史,生态景观也很美,不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0、传统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和原产地保护
勤劳智慧的中华先民,创造和培育了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可按地域分类办特产展销馆展销。还可以通过对传统名特优产品进行原产地保护,可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

11、古村镇村寨民居保护
中国古村落有优美的山水环境,有数百年以上的建村历史,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本。很多古镇、古村都凝聚了很多先辈的智慧,是一大笔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村中的街巷、民居、祠堂、公堂、寺庙、坊墙、楼阁、市井、庭园等各种类型的建筑一应俱全,特别是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勤劳俭朴等传统美德,更值得现代人借鉴。

12、各种典故、人物、物种的历史、知识类展示:
农业制度的演变;农业工具的演变(如水车体验);农业科技的总结,如《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农业物种的变迁,如番茄等外来物种的介绍;农业典故的整理,如大禹治水、神农制;农业名人的展示等。

农业科技的总结中,也包括现代农业的应用,如有机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纷纷涌现,嫁接、扦插、组织培养、杂交育种等高科技的应用,轮作、套种、间作、地膜覆盖种植、无图栽培、立体种植、工厂化养殖等,使得现代农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