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核心标准就是文化

时间:2017-8-29  来源: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关闭】

  近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旅游行业标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以下简称《要求与评价》),规定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等级与标识、等级评定基本条件及等级划分条件等。
  当前,中国饭店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提升品质、重塑形象的关键时期,作为饭店多元化、差异化业态创新的一种方式,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已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该标准的出台为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引导,有利于引导饭店业创新发展、完善饭店标准化体系建设。同时,《要求与评价》在内容有所创新,有利于发挥出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在旅游住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理论齐备出台恰逢其时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住宿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在住宿功能之外,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饭店开始出现。在挖掘中华文化、创新饭店产品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内涵丰富多彩、产品特色缤纷的文化主题旅游饭店。随着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在旅游住宿业乃至整个旅游业中的“戏份”越来越重,其发展亟须行业标准加以规范和引导。为规范主题饭店建设,不少地方已经着手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一批专家学者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也开展了理论研究工作。
  正如主抓该标准编制工作的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巡视员唐兵所说:“地方标准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标准的编制提供了参考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为适应饭店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编制组特别强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标准的创新性、舒适性、体验性、整体性,注重对文化主题旅游饭店产品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重视将体验感与饭店基础性产品的舒适度、宾客满意度有效结合。
  “实践、理论都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标准的出台恰逢其时、水到渠成。标准的核心在于引导饭店在建设、经营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使得饭店这样一个传统上的住宿场所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唐兵说。
创新内容设计挖掘文化价值
  记者注意到,《要求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等级评定的基本条件,主要规定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前置性开业资格与条件、规模、评定起始时间等;第二部分为等级划分条件,针对金鼎级、银鼎级两个等级,分别从文化主题构建、主题氛围、主题产品、主题活动四个方面形成了具体的等级要求。
  “《要求与评价》不仅清晰界定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概念的内涵,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而且明确规定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基本元素和要求。”江苏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建国说,《要求与评价》对饭店业以文化促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将饭店业传统单一的服务性功能延伸拓展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饭店产业的文化价值,为饭店企业及产品提高了附加值。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饭店管理处处长吴大伟表示,《要求与评价》强调饭店以独具魅力的地域、历史等为中心思想,在设计、建造、经营管理与服务环节中提供独特消费体验,实际上就是要将饭店打造成传承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先进文化的力量,展现饭店业的文化形象,突出文化自觉与自信。
  为真正体现和展示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特色,《要求与评价》中提出了不少软性的、精神层面的要求,强调宾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标准起草专家、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原说:“《要求与评价》重视文化主题的特色、内涵和可创意性,着力引导通过服务不断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关注文化主题对市场消费规律、饭店经营管理规律的适应性;强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建设的专业性、体验性、持续性;倡导依据文化主题对服务产品、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发展,鼓励饭店服务的情节性、故事性、仪式感和可体验感。”
  四川盛嘉饭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小伟认为,《要求与评价》帮助企业拓宽了业务领域的思路,丰满了主题文化的内涵,对酒店整体形象塑造注入了更多的内涵。
  记者发现,在《要求与评价》“基本功能服务与要求”篇章中植入星级饭店关于舒适度的要求,强调住宿功能是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基础,同时将文化融入其中增加饭店产品的附加值。
  成都市旅游饭店协会会长安茂成感慨地说:“《要求与评价》基本涵盖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在每个服务场景的细节,让这一类别的饭店在完整展现产品服务内涵的同时,有更大的空间突显文化特色。”
  《要求与评价》首次将文化元素作为饭店核心产品的评定标准,顺应了体验经济时代对旅游住宿业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标准起草专家王燕林看来,该标准重视饭店的文化感受和体验,对于引领发展、鼓励创新、形成特色、塑造品牌有重要作用。
延伸产业链条助推全域旅游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鼓励发展新型住宿业态。”
  近年来,饭店业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革。从消费结构看,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趋势具有体验化、情感化、个性化、主动化、休闲化等特征,这也正是消费者对旅游住宿的新要求,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充实完善了产业形态,成为旅游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燕林说:“《要求与评价》对于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旅游住宿业供给侧改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新形态下旅游住宿业中有文化审美情趣和高附加值的饭店产品更有机会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
  成都西藏饭店总经理陈蓉认为,《要求与评价》的出台,是在为“好品牌”“高品质”文化主题旅游饭店保驾护航。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建设优化了饭店服务供给的形式,找到了市场需求点,补上了服务短板,是供给创新的关键。同时,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延伸了服务链条,为住宿业与文化产业跨界整合搭建了平台,丰富了全域旅游的新内涵,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渠道。
  “现在,住宿客人由一般需求型转变为美好感觉体验型。住宿不仅仅是满足睡眠需求,客人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和仪式的参与。”鲍小伟说,“《要求与评价》从各个方面提出了细致要求,使产品从经营者的理想导向转变为以宾客需要和市场发展为导向,从而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目的。”
  目前,单一形态的住宿产品已相对过剩。在安茂成看来,《要求与评价》的出台也为投资者指明了新的投资方向,避免了“红海”状况下的重复建设。此外,从全域旅游角度看,《要求与评价》的出台将更加有利于将区域零散文化资源转换为旅游产品,打造区域化旅游经济,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助推全域旅游大发展。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克智表示,《要求与评价》的出台将在引导旅游住宿业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市场竞争力、完善功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旅游住宿业主动推进行业融合发展、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