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为什么说“全域旅游是进行式而非完成式?”

时间:2017-5-15  来源: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关闭】

  当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阶段演进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是进行式而非完成式,全域旅游有起点,有节点,但没有终点,在一系列阶段性成功的支撑下,永远在路上。
一、全域旅游选择进行式的理所当然
  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相比,全域旅游的视角更为宏大
  首先,全域旅游不再局限于旅游业单一维度,而是着眼于以旅游业为平台和抓手,统筹一定地域内涵盖地理、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全时空复杂巨系统。这些层面之间息息相关,且与时俱进,对其的管理水平决定着资源要素的投入和收益效率,旅游业在其间的“操盘手”角色责无旁贷。
  其次,全域旅游的考核聚焦于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比重、占农民年纯收入比重、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比重等指标。这些指标既是可以清晰量化的,更是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由此,指标的达成绝非一劳永逸,必须统筹兼顾,谋求均衡持续的发展节奏。
  最后,全域旅游涉及几乎所有地方职能部门,特别需要确保行政协调性和政策延续性。不但要打破部门藩篱,建立高效协作机制,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政策稳定,放眼长远,避免因朝令夕改、涸泽而渔等短视行政行为而影响投资者、常住居民乃至外来游客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
  由此,在以全时空、全要素、全部门投入和管理为特征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下,必然要求突破以往各类旅游工作中的“完成式”创建思路,而以更为开放平和的心态,谋求以持续最优综合绩效为主旨的“进行式”发展之道。
二、全域旅游坚持进行式的核心要务
  全域旅游的进行式发展,需要一系列核心要务的支撑,其间逻辑有序,缺一不可。
1、探索多规合一,落实顶层设计
  发展全域旅游,首当其冲的是要以旅游业为引导,落实多规合一,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作为全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其目的是统一思路,统筹要素,统领政策,确保全域旅游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2、打破部门藩篱,强化服务意识
  在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下,旅游主管部门需更多发挥统筹作用,准确发现旅游相关行政缺位或重叠,不断优化旅游相关行政效率,积极疏通旅游相关行政桎梏。在此基础上,需整体树立服务型政府意识,培育良好的招商引资口碑。
3、统筹公共资源,探索共建共享
  全域旅游往往涉及核心公共资源的开发运营,例如一处山系水系、一类主题文化等。应切实强化共建共享意识,规避条块分割、同质竞争的系列封闭式景区对于公共资源价值的“稀释”,整体打造公共吸引物,作为引领旅游全要素、全业态集聚的必要先导。
4、梳理全域空间,打造前台后台
  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全域空间的资产运营理念,对其进行精细梳理和动态监管,明确保护性国土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等各类空间的旅游适用性,根据其保护要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划定旅游“前台”和“后台”,合理安排其旅游功能和开发时序。
5、创新金融管理,优化要素配置
  金融创新是全域旅游高效持续释放价值的关键所在。统筹财政专项资金,引入民间资本,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筛选并支持重大公共项目、核心品牌项目、创新先导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辅以公司债、土地信托等其他金融创新工具,以资金要素引导土地、技术、人力等其他要素实现最优配置。
6、城乡一体发展,实现主客共享
  全域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良好平台,既可令城市更向城市,乡村更像乡村,又可令城乡景致、产业、人际等“分而不隔”,形成各具特色、过渡顺畅、互通有无、协作共赢的连续发展系统。景区、公园、文体设施、消费业态等均需兼顾主客诉求,丰富游客体验和提升宜居品质。
7、引导交叉融合,激发新兴增长
  相对游客人次的增加,全域旅游更加着眼于旅游质量和绩效的提升。这就要突破传统旅游供给方式,通过产业交叉、融合和创新,打造包罗万象、品质可靠且与时俱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以保持旅游供给活力,吸引游客延长游程并不断重游。
8、依托整合营销,塑造鲜明品牌
  整合营销是全域旅游的必然选择。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的主题品牌构建,不但可以提升市场认知度,还有助获取资本关注度,从而更为精准高效的吸引目标客群和业态集聚,避免先是“蜂拥而至”,而后“一哄而散”的过往常见旅游发展过程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三、全域旅游实现进行式的必由之路
  全域旅游是一项科学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想要实现其可持续进行式发展,就必须谋求来自外部智力机构的全程支持,以获取决策依据、规划设计、要素招引、落地辅导、能力培训等系列专业服务。
  鉴于全域旅游“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发展特征,最为理想的是选择能够提供“一揽子”专业支持的旅游全产业链整合服务商,其优势有三。
第一、全程专项服务无偏误。
  避免因不同服务商之间的认知和技术差异导致专项服务环节前后偏误甚至脱节;
第二、智力服务更具实操性。
  拥有自主开发运营业务经验的整合服务商,其规划设计、咨询培训等智力服务有的放矢,规避华而不实;
第三、有助利益相关方协作。
  全方位、全过程投入的整合服务商致力于积极协助政府,协调其与居民、投资商乃至游客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互惠互利关系,以从中获取合理且可持续的收益。
四、结语
  综上,全域旅游有起点,有节点,但没有终点,在一系列阶段性成功的支撑下,永远在路上。好的开始固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另一半的成功则需要持之以恒的全时空、全要素、全产业谋划与投入。无论政府、业者,还是居民、游客,都要在此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令旅游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民福祉增进之道和可持续发展常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