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农家乐 乐了农家

时间:2007-2-27  来源:黄海晨报   【关闭】

  作为头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冠的海滨城市,旅游业已经成为日照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日照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刷洗着新的纪录。2006年,日照的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08.6万,旅游收入达到50.8亿元。 
    作为一个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日照的农家乐民俗游已经蜚声全国。目前拥有床位12万张,而仅家庭旅馆的床位就有6.7万张,占全市所有床位的一半以上。日照民俗旅游的接待量已经占据整个接待量的半壁江山。 
    如此之多的民俗旅馆,对于日照经济和日照形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民俗旅游经营业户的作用,引导他们塑造好日照民俗旅游的品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收入,维护和提升日照在全国游客眼中的形象,成为一个从决策者到普通百姓都在思考的严峻问题。 
    与此同时,怎样将海滨民俗旅游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日照其他地区,挖掘日照农业旅游的潜力,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日照新农村的魅力,让更多的农民增加一个创收的平台,也成为决策者们思考的问题。 
    经过缜密思考,决策者认为,岚山区巨峰镇不但风光秀丽,还是日照南茶北引的最早地区,如今也是主要产茶大镇,日照茶早已享誉大江南北。为此,2006年初,市政府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时候,培训沿海地区民俗旅游经营业户和培育岚山区巨峰镇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日照2006年度14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农家乐的魅力
    回想起几年前刚开始从事民俗旅游的时候,东港区秦楼街道王家皂村的很多村民都会忍不住笑自己“老土”——那个时候,看着从外地来的客人,他们好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跟人家打招呼,几乎所有的人看见人家穿着泳装下海都会脸红,更别谈什么服务了。 
    作为日照最早尝试民俗旅游的王家皂村,如今早已名声在外。现在再到王家皂村,无论来自哪里的客人,都不会只是简单地认为,接待他们的是一群农民。 
    如今,王家皂村早已成为沿海所有村庄效仿的榜样了,在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已经有近10个村子相继发展起了民俗旅游。仅2006年,沿海地区就新增旅游床位近万张,民俗旅游经营业户已经达到了3000余户,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俗旅游队伍。 
    “农家乐”已经成为日照着力打造的一个旅游产品,因为鲜明的民俗特色,它越来越被全国各地的游客所喜爱,“吃渔家饭、住渔家屋、干渔家活”的惬意生活的向往,吸引着万千游客趋之若鹜。 
    农家乐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着实让老百姓为此偷着乐。一名业内人士说,较早的民俗经营户现在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即使那些后发展起来的,也不会低于1.5万元。而这个所谓的“年”,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这又怎么能不让老百姓高兴呢? 
    民俗旅游,关键在人
  67000张床位,日照总床位的一半以上。 
    显而易见,日照民俗旅游对日照旅游和日照形象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民俗旅游还是3000多户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平台。如果民俗旅游搞好了,民俗旅游这个产品就会更加叫好,农民的收入会不断提高,日照的形象也会随着提升。反之,亦然。 
    民俗旅游要想搞好,关键的关键还是民俗旅游经营业户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将好事做好。为此,从2006年春天开始,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市旅游局就委托东港区旅游局组织了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物价等相关部门,巡回到各民俗旅游村对他们进行培训。 
    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村民们对待这次培训,跟以往有了天壤之别。以前,他们来培训的时候,村里通知多少遍,会议室里也总是稀稀落落的,即使在座的村民也大多心不在焉。而这一次,当他们来到会议室的时候,村民们早就坐得满满的,许多人手里还拿着笔记本。因为相关部门一起培训,难免时间紧张,家庭妇女们竟然顾不得回家给孩子做饭,一直坚持着将课上完。事后,还有的村托人捎话,问能不能去他们村单独讲一讲。 
    培训结束后,旅游部门还组织部分村的经营业户去南方考察,看看人家的接待,再想想自己的经营,很多经营业户豁然开朗。
    农家乐,乐在更广农家
    人杰地灵的日照,不只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极目四望,到处是秀山佳水,美不胜收。“农家乐”当然也不应该只是海滨的农家之乐,更多有趣味的农家还在沿海之外——岚山区巨峰镇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 
    巨峰镇是日照南茶北引最早的地区之一,如今,这个镇已经拥有茶园15万亩。近年来,随着日照茶的声名鹊起,人们对于茶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如果将巨峰的茶作为一项旅游资源,把海滨民俗旅游的经验推广到巨峰,那岂不是一件美事? 
    早在2005年,市旅游部门就开始和当地党委、政府衔接考察,巨峰镇在市旅游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一个茶文化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从道路、基础设施到指向牌,都作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后来,旅游部门又组织部分旅行社经理到巨峰镇考察,征求他们的意见。 
    2006年,我市按照国家标准对当地管理运营模式提出要求,当地也成立了茶文化旅游办公室,准备将巨峰打造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条件逐渐成熟后,市旅游局将其上报到省旅游局,经过验收,省旅游局认为,巨峰围绕茶文化所设计的采茶、炒茶、品茶、销茶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富有新意,同意列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并上报国家旅游局。 
    2006年底,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巨峰镇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第三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