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蓝色旅游”的市场前景在哪儿

时间:2016-12-20  来源: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作者: 陈南江   【关闭】


  海洋旅游发展应当打破传统思维,因应新形势,着眼大区域,培育新业态,塑造新形象,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以新理念开创新局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大多数朋友都知道的一句诗,也是人们都向往的境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海洋旅游规模日益壮大。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增加值破万亿元,达到1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海洋旅游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旅游业已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加快海洋旅游的产业升级,我国五大滨海旅游带正积极开发、拓展滨海旅游新项目,提升滨海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市场蓝海面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蓝色旅游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而明确提质升级的发展方向。

  我国海滨旅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滨海旅游形成了第一轮发展热潮,表现出显著的过度行政化特征,各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去海滨建设自己的疗养院。简单地游海水、吃海鲜、玩海面,初级的“3S”理念导致季节性非常明显,旅游企业效益不佳;目标市场都集中在周边城市,雷同建设,竞争激烈;设施低档,缺乏品位,没有地方特色;全部是面向大众市场,人均消费低,重复建设导致市场效益普遍不佳。进入21世纪以来,从海南开始,全国滨海旅游掀起第二轮开发热潮。其特征是:大型房地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有的直接作为一级开发商,吸引一些二级开发商;开发规模上升,投资规模大;“高星级酒店+地产”的产品业态,房地产比重远远大于旅游;导致的问题是,房屋空置率高,特色不足,季节性问题未解决。

  低端浴场,或者是海滨房地产,都不是海洋旅游应有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沿海各省市相继编制相关规划,共同发展环渤海湾、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海南五大滨海旅游带。但规划往往出现几个问题,一是政府部门一厢情愿,划分几个组团,各自面向不同市场,不合理。二是编制部门没有协调相关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划没有充分协调。出现互相矛盾和冲突。三是只有指导,没有具体措施,停留在导向层面,对于海洋产业发展作用不大。从宏观的产业规划角度,各地政府应当积极保护海滨生态资源,划定生态保护岸线、旅游居住岸线和工业交通岸线,规范企业的建设行为,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和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引导企业创新理念,开发新一代的海洋旅游产品。

  理念决定格局,影响效果。第三阶段的海洋旅游发展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按照新形势,着眼大区域,培育新业态,塑造新形象,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以新理念开创新局面。

  空间上,上山下海,广域化发展。如果我们的眼里只看到海水和沙滩,冬天除了三亚之外的海滨旅游企业将还是只能喝西北风。要着眼大区域,从海滨度假村、度假区扩展到海滨旅游产业园,将海滨的渔村、小镇、城市以及山地、海岛、游船和空中旅游结合起来,做更丰富的产品,有观光,有休闲,有运动,有度假,有会议,不仅仅是海水浴场。淡旺季的问题不解决,海滨旅游的发展就很困难。

  
  内涵上,要深挖海洋文化和地方文化。海洋奥秘、海洋童话、海洋神话、海洋生物、海上丝路、海战、渔家咸水歌、疍家文化、开渔节等等,要积极利用。哪吒、美人鱼、徐福、张保仔、郑成功、文天祥、郑和、妈祖、冼太夫人等等,每一个素材都是旅游资源的富矿。海洋给人浪漫的遐想,海誓山盟是爱情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在海滨地带完全可以打造爱情文化产业园和蜜月度假胜地。

 
 手段上,要突破与创新,积极引入文创、激光全息成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手段,发展好看、好玩、好吃、好舒服的“四好”型海洋旅游目的地。正如《非诚勿扰》带火了山上远海景的三亚鸟巢度假村,影视手段对于海滨旅游的推动作用,已经屡试不爽,应该继续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在点状开发建设海滨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借鉴美国“风景道”理念,建设类似于加州一号公路那样的慢游型滨海旅游公路,串联沿海的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形成海滨旅游带的珍珠项链,改变以往点状开发的格局。

  层次上,要从海洋休闲、海洋度假两大传统产品层次积极提升,发展到海洋康养医疗层次。要全方位利用海水、海盐、海泥、海藻,学习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沿岸的经验,积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将度假村转型升级为海洋康养中心,与体检、美容美体、亚健康康复等相结合,解决季节性问题,大大提高重游率和人均消费,延长停留时间。


  业态上,要积极发展邮轮、游艇、营地、通用航空、避寒疗养等新业态。海滨的山地以及海岛,往往远离城镇,具有观赏星空的良好条件,发展观星旅游营地,可以发展系列连锁品牌。

  产业链上,海洋旅游产业要从消费向制造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要尽量全产业链发展。海洋旅游这个产业,不能仅仅只是做游客量和人均消费的文章,要大力发展衍生产业,例如游艇制造、潜水服装和用具、邮轮制造、皮划艇制造、帆船制造、海上导航设备、救生设备、游泳衣设计与生产、防晒品研发等等,壮大产业规模。

  李白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蓝色旅游的市场蓝海,只有有勇有谋的航海家才能征服。在全面重视的大背景下,全面发展和全面创新,是海洋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