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经济日报:日照坚持退港还海 煤码头变身“月亮湾”

时间:2016-10-8  来源:日照网   【关闭】

  “用不了多久,这里将变成一片海滩,今后再也不用绕弯去看海了!”说这话的是山东省日照市石臼街道渔民王家运老人,他的身后是一座绵延1.63公里的煤堆场。
  
  “到青岛看城,到日照看滩”,山东日照市有着长168.5公里的海岸线,其中64公里为绵延的沙滩,海沙颜色金黄、沙质细软,无砾石、无淤泥,被誉为金沙滩。不过,从小听着波涛拍打着海岸声长大的76岁的王家运老人却面临着“临港不临海”的尴尬,施了“障眼法”的正是日照港石臼港区的煤堆场,它让海滨一路以西附近的市民“望煤”止步。

  日照是个年轻的港口。1980年,日照以水深条件好、不冻不淤等优势被交通部选中作为我国“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的深水港址,石臼这个小渔村的宁静从此被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所打破;1986年,日照港正式开港,投产第一年吞吐量就达到了264万吨。

  “因煤而生”的日照港承载了日照几代人的记忆,煤码头和日照港石臼港区煤堆场成为日照港业务发展的第一块基石,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外出口的主要码头,更一度跃居国内第二大煤炭出口港。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互制约的矛盾日益凸显:煤炭作业区域紧挨风景区,货场在装卸、短倒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灯塔风景区、万平口旅游景区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运输铁路穿城而过,也影响了城市美感;煤堆场的存在让当地很多村民长期无法亲近大海。

  “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规划已获国家审批,市民在家门口踏浪的梦想指日可待。”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副部长赵昌年告诉记者,项目实施后,可增加旅游岸线3公里、近45万平方米的金色沙滩,进一步增加港城休闲旅游空间。

  2015年,日照港石臼港区规划调整建设工作获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根据规划调整方案,将进出港铁路由“北进北出”调整为“南进南出”,解决了铁路穿越人口密集城区的问题;石臼港区东区现有的煤炭作业全部改移至远离城区的南作业区,逐步实现“东煤南移”,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港口功能布局由“散集混合”调整为“北集南散”,而且还可腾出约1.63公里自然海岸线和2000余亩港口用地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用地。

  腾出来的土地怎么用,如何让煤堆场焕发新活力?日照港集团根据多年对该海域的水文特点、泥沙运动规律的分析研究,提出建设弧形的长堤、岛礁等建筑物,对泥沙进行拦截并使泥沙在此处淤积下来。在先期人造、后期自然淤积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修复形成蜿蜒的自然沙滩,形状宛如一钩新月,因此将其命名为“月亮湾”沙滩,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日照海滨最美的风景之一。

  项目前期,日照港集团委托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相关论证,先后做了《全潮位水文测验专题报告》等5项研究成果,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即将展开的修复整治工程,从范围上将从灯塔广场现有护岸向南、接近煤码头栈桥根部,整治护岸总长度1630米,新建隔沙堤总长度2162.6米,南护岸总长度555.6米,新建潜堤总长度1957.8米,自南护岸东端向海新建一拦沙堤,长891.1米,形成预留生态缓冲区及预留公共服务区陆域总面积约为29.18万平方米;形成沙滩面积约为44.97万平方米。此外,还将建设人工沙滩等公共设施。

  “实施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在国内尚属首例。运行近30年的日照港煤炭装运码头,将在近期迁往新址。煤堆场完成搬迁后,月亮湾后方腾出的约1400亩陆域将用于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煤码头、栈桥及部分有代表性的港口设施也将作为港口历史文化要素被保留下来,供游客参观。此外,港区里的老灯塔也会保留下来,建成灯塔公园。这不仅有效解决了港口作业区与灯塔旅游景区‘一墙之隔’的尴尬局面,还实现了万平口景区岸线向南自然延展。这次调整对于石臼港区粉尘治理,特别是对日照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和整个海洋环境的改善,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赵昌年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贾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