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看看万平口的三次变迁

时间:2016-8-8   【关闭】

  万平口风景区是日照最靓丽的“名片”。她依黄海而建,海岸线长5000米,以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湿润清新的空气、宽阔洁净的金色沙滩、清澈湛蓝的海水和明媚灿烂的阳光著称,是最能体现日照“蓝天、碧海、金沙滩”特色的景区。
“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
  其实,万平口最早的功能定位不是旅游,而是海运,它的名字亦来源于此。
  据文字记载,元朝时期,万平口是南来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那时南方江浙一带的大米要经粮船运往北方,中途经过石臼所万平口停靠,因这里风平浪静,是天然的避风港,因此每年有上万只船在此停泊,有“江淮红粟达神京,转运都有万平行”之意,万平口由此而得名。
  之后,海运逐渐衰落。万平口其肚大口小,形状如瓶的地势,使得海潮成灾,周围的百姓深受其苦。根据档案资料记载:“每当夏秋之交,海啸潮时常从港湾涨出,浸淹四周土地,被淹之土地当年全无收益,以后数年五谷不生”,“港湾两面的盐场也因海潮不能控制,夏秋潮水淹滩无法生产,四、五月潮位低时,又无水制卤”,“港东的村庄人们到港西去常因海潮阻拦,只得多绕道多跑路”,“夏秋两季每当涨潮时,有很多的鱼虾幼苗随潮入港,但落潮又随水入海”。
  为根治海潮之患, 1959年10月,万平口所在的丝山公社发动全社社员在南部口门附近修建了一条长1150米、宽23.5米、高5.3米的拦潮大坝,在西边修建了一条长3000米、宽5米、高2米的边沿堤,并修建了可控制海水进出的闸门,从而使其“不再侵淹农田、盐场,  不再阻碍交通,变成了可养殖利晒盐的鱼盐之川”。

  日照县丝山人民公社关于修建万平口港湾情况介绍(1960年2月14日)
  老日照人仍然记得,30多年前,万平口周边全是渔船、养鱼池和一望无际的金黄沙滩。夏天扒蛤蜊,挖蟹子,捞鱼摸虾是非常方便的事儿。

  昔日的万平口海滩
  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级市以后,日照市委、市政府依托日照境内“海,林,古,山”的资源优势,把发展旅游业列入议事日程,尤其加强了对“百里黄金海岸”沿海旅游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作为日照市旅游资源龙头景点的万平口,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改造提升,由此,带来了万平口景区三次华丽转身。
  第一次华丽转身:由海水浴场发展为综合海滨旅游风景区
  1998年之前的万平口,是日照市的第二海水浴场,当时日照有大大小小8个海水浴场,都是由村里或者镇里自办,普遍存在服务设施差,服务质量差,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而且项目单一,季节性强,日照亟待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大型综合海滨旅游区。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万平口
  1998年,万平口海滨游乐场建设工程纳入日照市十大“市长工程”,在《关于1998年度10项市长工程的实施意见》中对万平口游乐场进行了总体规划,分为服务区,内海区和滨海区三个部分。其中,服务区,自青岛路沿海曲东路至内海水域,建设综合性文化旅游中心,形成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商品市场、餐饮服务和部分娱乐设施,比如水上酒家,海鲜城,商业综合服务楼等;内海区,利用现有虾池改造,建设游泳池、游船、水上游乐、观赏、垂钓设施;滨海区:在近岸海域安排海上游览、游艇、帆船、冲浪、洗浴(沙浴、日光浴)等设施,在海岸建设各种档次的休息、更衣、冲洗、安全宣传与救护设施及广场、停车场、公厕、管理中心。工程建设分两期,先后于1998年、1999年完成。

  日照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1998年度10项市长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1998年3月10日)

  《日照市旅游局万平口海滨旅游区二期工程项目介绍》(1998年12月1日)
  建成之后的万平口景区由过去单一的季节性海水浴场逐步成为集海上游乐、餐饮服务、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滨旅游风景区,初步形成以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平口旅游区——灯塔旅游区为轴线的海滨旅游格局,成为日照海滨旅游的“新亮点”。

  1998年的万平口景区

  二〇〇〇年左右的万平口景区
  第二次华丽转身:由海滨旅游区发展为海滨生态公园
  2000年,日照市被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
  2002年日照市市委、市政府对万平口海滨旅游景区进行改造,确定了建设万平口生态广场的总体规划方案。
  生态广场位于万平口海滨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总体规划以满足游客海滨娱乐休闲需求为基础,突出生态、科技和海洋主题。生态广场建设除了增设瞭望塔等景观建筑,场内的雕塑体现海洋生态特点之外。尤其强调广场绿化是重中之重,且绿化带要建成起伏式,并以景观石点缀,从而提高广场绿化水平和景观效果。

  《夏耕同志主持专题会议对万平口景区建设和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确定的意见》(2002年6月17日)

  2002年新建成的万平口生态广场
  据有关资料报道,建成之后的万平口生态广场是山东省最大的海滨休闲度假广场,日均吸引游客3万人次以上,成为日照市生态建市的标志性工程,是日照市发展旅游业的有效载体和展示日照形象的重要窗口。

  万平口生态广场的雕塑:舵轮与锚
  随后的几年里,万平口景区的周边先后又修建了水上运动基地,世帆赛基地,连同之前的灯塔广场,一起构成了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充分了体现了日照“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生态优势和“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

  万平口景区鸟瞰图
  第三次华丽转身:打造5A级高端精品景区
  2016年2月,在日照市全市旅游大会上,提出“旅游富市”战略,把旅游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万平口景区自从2002年改造升级之后,15年来景区本身未进行大规模的提升,只能满足低端旅游的需求,针对滨海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改变“上车吃面,下车看海,当天来回”的日照旅游的现状,万平口景区的升级改造首当其冲。
  日照市政府重新确定了万平口景区的改造范围,确定将太公一路南300米至万平口广场,碧海路以东区域,主要包括万平口景区、梦幻海滩景区,统称“万平口景区”,并整体移交市城投集团进行整合提升封闭收费运营,目标是依据5A级景区标准,综合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精品高端景区。
  按照规划,万平口景区将主要包括一个主广场、三个副广场、五个特色组团、五个主题区段。一个主广场即万平口广场,三个副广场即太公岛广场、扬帆广场、彩虹广场,五个特色组团即逐浪桥、婚庆公园、欢乐海岸、房车营地、松林绿洲,五个主题区段即欢乐海滩、艺术休闲海滩、露营拓展海滩、中心综合海滩、健康休闲海滩。

  2016年升级改造后,夜幕下的万平口景区
  2016年6月1日,改造升级版的万平口景区重新对游人开放。
  目前,万平口景区内已新增约40余项的游乐项目,并将不定期组织策划迎日出大典、非遗展示、沙雕节、日照特产展等参与性较高的主题活动,景区内还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成为日照首个智慧景区。
  通过这次升级改造,万平口景区将引领日照旅游从“看海”步入体验时代,日照滨海旅游的内涵特色也将进一步丰富和提高。

  万平口景区新增的沙滩椅

  万平口景区内的沙雕

  万平口升级改造效果图
  回望万平口景区近20年来的三次升级改造,其背后体现的是日照市从最初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到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再到“旅游富市”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