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日照市旅游扶贫将惠及1.2万人!

时间:2016-4-22  来源: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作者:公翠红   【关闭】

  4月22日下午,全市旅游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部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部署全市旅游扶贫攻坚工作。
  日照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均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旅游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张荣英主持会议并宣读了《日照市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日照市扶贫办科长王钦余解读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目标,日照市各区县旅游局局长,部分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旅游协会的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日照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均波发表讲话
  王均波在讲话中说,旅游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旅游扶贫工作,要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担当精神,因地制宜理清方向和思路,搞好规划设计,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宣传推广、搞好效果评估,将旅游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提出“四个明确”要求:
  一是明确任务,全市旅游扶贫工作涉及4个区县45个村5688户12329人。到2016年底,完成8871人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年度任务目标;2017年底,完成2347人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年度任务目标;2018年底,完成1111人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年度任务目标,在巩固提升基础上全部脱贫。
  二是明确队伍,按照任务分工,各区县、旅游企业等部门单位要全力靠上,明确自身定位,做好基础资料。

  三是明确做法,建立调研机制,因地制宜地发挥贫困村的优势,注重保护传承,推进科学合理开发,不断提高旅游扶贫开发品质和旅游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明确责任,旅游扶贫是政治责任、道德责任、价值责任,是能力检验工程和价值体现工程。市旅游局将对全面参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工作实行调度通报和督查考核制度,各区县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信息报送,扶贫进度一月一报,重点情况随时报送,每年6月、12月,市旅游脱贫攻坚工作领导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督导组,对各区县旅游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市旅游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张荣英宣读《日照市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日照市扶贫办科长王钦余解读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目标

  会上,各区县旅游局局长就旅游扶贫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汇报。
  据了解,下一步,全市旅游扶贫工作将实施以下工作措施:
  实施乡村旅游规划扶贫,2016年完成4个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8年编制完成2-4个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村的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突出重点项目带动策略,坚持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全市旅游发展的重点来抓,以大项目、大景区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点带面、遥相辉映的旅游发展格局。
  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构建“景区景点+企业+农户”、“旅游合作+农户”等新型旅游合作社+模式。
  培育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土特产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到2018年底,力争每个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至少发展1家旅游土特产专卖店或服务网点。

  开展乡村旅游乡村促销,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村民积极发展智慧乡村游,充分依托新媒体促进旅游产品在线宣传和销售。
  开展旅游培训扶贫行动,推动各区县组织开展旅游扶贫培训,培养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经营户,力争三年内对全部乡村旅游人员轮训一遍。
  系列保障措施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旅游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明确扶贫对象,实行“一户一策一册”。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各级旅游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措施,努力完成帮包脱贫任务。强化督促考核,实行调度通报和督查考核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旅游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为全市旅游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