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日照四个非遗项目入选省级名录

时间:2016-4-7  来源: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关闭】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我市的“高兴线狮”“大调”“茂腔(五莲茂腔)”“三庄石雕石刻”4个非遗项目成功入选。 
  据介绍,此次公布的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59项。我市申报的非遗项目中,“高兴线狮”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大调”入选传统音乐类,“茂腔(五莲茂腔)”入选传统戏剧类,“三庄石雕石刻”入选传统美术类。我市入选的这4个非遗项目都特色突出,价值独特,具有一定影响力。
【高兴线狮】
  热闹的锣鼓声响起,两只活泼可爱的线狮围绕一个红绣球,调皮地蹦来跳去,时而摇尾对视,时而跃起争球……这就是精彩的高兴线狮。线狮艺术源于宋代,已有千年的历史了。线狮是将狮子舞和提线木偶相结合,创新出的狮舞新形式。高兴线狮的传承人根据丰富的表演经验,在动作技巧及道具方面作了不少改进和创新。与传统提线木偶双手提线的玩耍方式不同,高兴线狮采用站立手拉的操作方式,更利于表演动作的舒展。
【大调】
  民间音乐“大调”与“满江红”“玲玲调”“大寄生草”“淮调”被称为鲁南“五大调”。“大调”作为鲁南“五大调”之一,50年代就在日照地区广为流传。“大调”属主曲结构,以其中的主题音乐为骨干,其他旋律围绕它不断扩展、变化、重复,形成一首完整的作品。其旋律古朴、典雅、抒情委婉、风格独特,乐器选择比较随意,锅碗瓢盆皆可充当。
【五莲茂腔】
  五莲茂腔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小调、秧歌。五莲茂腔与早期敲“狗皮鼓”(亦或“牛皮鼓”)的“姑娘腔”,苏北的柳琴戏乃至近代的京剧、河北梆子有渊源,与高密茂腔、诸城茂腔、莒县“周姑戏”等亦为同宗。五莲茂腔或凄婉动人,或高亢明亮,情多是倾诉人间不平、抨斥世事丑恶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莲茂腔调式较为单一,多为七声B徵调式,传承下来的传统剧目有“四大京”、“八大记”、《桃花庵》、《同台府》、《红罗帐》、《葡萄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50几个。
【三庄石雕石刻】
  一锤一錾总是情,万千气象石上留。三庄石雕石刻集绘画、素描、雕刻于一体,既具有西洋绘画的严谨造型,又具中国绘画的笔墨神韵。三庄石雕石刻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选料布局,打坯戳坯,放洞镂雕,精刻修光,打光上蜡五道工序。通过使用特制的钻石笔、小锤,配合娴熟流畅的刀法,在光滑的大理石面上,刻制出人物肖像、名人诗词、动物花鸟等,深受大众欢迎。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过门笺;
  国家级名录项目5项:莒县秃尾巴老李传说、莒县孟姜女传说、莒县过门笺、东港区满江红、开发区渔民节;
  省级名录项目18项:除已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5项之外,其他13项分别是“岚山渔民号子”“黄墩皮影戏”“五莲剪纸”“五莲割花技艺”“周姑戏”“转秋千会”“传统小船制造技艺”“日照黑陶烧制技艺”“莒县查拳”“高兴线狮”“大调”“茂腔(五莲茂腔)”“三庄石雕石刻”;
  市级名录项目79项;县级名录项目200余项。
  已公布了三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6名,其中6名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