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勾勒“海上日照”新图景 打造碧海金沙新天地

时间:2015-12-31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侯庆萍   【关闭】

  日照,因海而生,凭海而兴。靠海,如何更好地护海、吃海?日照市坚持科学管海用海,不断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勾勒出一幅“海上日照”新图景。
美生态:打造碧海金沙新天地
    “根据全国沿海海岸线调查情况,日照的金沙滩应该是全国大陆沿海一线最长最好的沙滩。”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崔久成话语里满是自豪。的确,日照的海独具魅力——168.5公里的海岸线,64公里的金沙滩,海滩绵长柔软,海清水蓝。
    这份自豪的背后,是日照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孜孜以求。为了健全海洋生态环保的总体管控机制,日照制定实施了十余个规划,划定了海岸带禁止开发区、海滨重点管制区、海岸带建设退缩线,明确了海岸带湿地保护区管制、区域协调、产业用地发展预留政策。
    同时,日照坚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分段推进、生态修复的原则,积极修复阳光海岸带。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改造修复岸线30多公里,黄金海岸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巧开发:向“蓝色国土”挖潜力
    “国内的赛事我经常参加,但大多数以矶钓为主,钓鱼多少与天气、温度、地理环境、选手技术等多项因素有关。根据两天钓鱼的情况来看,日照的鱼情很不错,种类繁多,个头也不小。”11月11日,参加2015中国(日照)海钓节暨中国休闲海钓大赛的选手邹丹说。
    海与鱼的关系不再是“一张网”,从耕海牧渔到经略海洋,以海钓产业等为代表的休闲渔业的发展,打开了向“蓝色国土”挖掘潜力的一个新突破口。  
    日照坚持可持续开发的理念,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打造现代渔业体系。不断调整优化浅海养殖品种、模式,起草《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培育海洋渔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需要推进的重点工程项目;出台《日照市中部海域养殖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日照市人工鱼礁区域综合立体养殖规划》,倡导海面、海体、海底多层次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试验推广龙须菜、裙带菜、厚壳贻贝等养殖新品种;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推动水产品加工流通不断向精深化发展。
    同时,不断加大对现代渔业园区的指导、支持力度,围绕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创建标准,搞好单体规划,整合园区力量,夯实园区基础设施,促进项目和资金向园区倾斜。
    自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以来,日照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向大海要“良田”,经过十年的发展,人工鱼礁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逐渐凸显,辽阔的海洋摇身一变成为生态“牧场”,互利共赢的局面逐步打开。   
重长远:让海洋美与经济强“同频共振”
  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维系海洋生态平衡,让海洋美与经济强“同频共振”?
  为推进集约节约用海,日照先后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海岸带规划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的通告》《日照市海域使用专题会议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启动《日照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指导我市海岸带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布局等,通过规划引领和制度保障,逐步构建了海洋环保和生态修复的制度性框架体系及总体管控机制,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日照合理配置海洋资源,妥善解决用海矛盾,优先保障全市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海需求,为日照港、岚桥港、山东钢铁日照精品基地、晋中南铁路大通道等重大用海项目提供用海服务和保障。出台了《关于集中连片人工鱼礁区开展整体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评的实施方案》,安排专项经费,对规划的人工鱼礁区域,分日照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片区分别开展整体海域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资金是开发保护海洋的重要保证。市海洋与渔业局认真贯彻“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工作部署,研究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和省扶持项目23个,无偿扶持资金5.3亿元(含燃油补贴3.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