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盐值”最高的村落,看这里!

时间:2015-12-11  来源: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关闭】

    咱日照有几个带“滩、灶(皂)、坨”字的村名,你知道这些村名是如何来的吗?带这些字的村名是典型的盐文化村庄,记录了咱日照久远的海盐文化史。看完下面这些“关于盐的大事儿”,就知道为何这些村名如此称呼啦~~
    


  早在四千多余年的夏代,中国人就有“煮海为盐”的说法;日照远在夏商时代,已兴渔盐之利;《日照市盐业志》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日照盐区始有盐官管理食盐产制,运销。1941年春天,国民党军队何志斌部队在两城王家滩北门外开辟盐田,从胶州请师指教晒盐,此为日照现代海滩晒盐之始。
     


  提到盐,脑海里就浮现出关于盐的画面:上千人的盐场,需要做的事情是将海水引进沟渠,然后经过纳潮,制卤,结晶,扒盐,堆坨五个步骤....
     

    早些时候将海水抽到盐池用的是提水风车,后来渐渐被人工代替,现在先进了用的是水泵。距离海水最远处的盐池地势最高,依次略低,这样多余的海水一层一层渗入地下的时候,会沿着盐池边的小道返回大海。
  晒盐的过程很漫长,每年的7—9月份是最好的季节。这期间日晒时间长,干风燥物。晒盐时候需要木制竹齿的耙子,长一米多的刮板,柳条编造的筐子,洋槐制作的木锨等,其次就是大面积的用秫秸结成的檩子铺垫而成的涝囤,底面用砖铺就的存卤池,晒盐池,还有晒好了的盐所要存放的灶,坨等。 
    

    

    原来这些村名与盐有关!
  晒盐的场所称之为“滩”,露天存盐的地方叫“坨”,存盐的仓库,被称作“廒”,熬盐为生计的人家称之为“灶户”。于是,山海天两城的王家滩、王家灶(现改为“皂”),东港的林家滩、董家滩,还有涛雒的宋家坨,以及此行的盐场--廒头,原来都与盐有关,这些村子也都是带有明显盐文化的村庄。(山海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