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网站已停止更新!!!

    王家皂与乔家墩子、后滩西村三个村“三村联改”,统一规划开发共同打造太公旅游小镇。
    太公旅游小镇,位于太公三路以北、山海天路两侧,用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以3-4层为主,是王家皂、乔家墩子、后滩西3个民俗村的联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公寓等内容,是距离第三海水浴场最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小镇涉及的三个村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王家皂项目采用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依托原生态民俗渔村改造,打造集民俗、餐饮、酒店、社区商业于一体的新业态民俗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建成后将率先实现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助力旅游富市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花结果。
    太公旅游小镇是全市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项目。2017年底率先启动建设的王家皂项目,位于碧海路以西、太公三路以北,概算投资3.3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多层、高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上共划分8个组团18个单体,其中A、B楼为8层,其余楼为3-5层。
    在太公旅游小镇中,红瓦、白墙、绿树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纯真童话世界里。清晨和着海风,头顶是明媚的阳光,你行在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迎面开来的是颜色艳丽的巡游花车,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热情和活力;午后,坐于一面明亮的落地窗前,饮一杯醇香的咖啡,手持一本心仪的书籍,在此刻,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傍晚多彩柔和的灯光秀,使得原本棱角分明的巴洛克建筑,一下子失去了冷峻和威严,更多的被柔情和温暖所取代。你驻足聆听街头艺人音乐中的诉说的往事,亦或是漫步在一路之隔的海边,感受着海风轻柔抚面。太公小镇给你不得不去的理由。
    地址: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第三海水浴场西北方向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旅游最关注什么? 79.4%受访者首选当地风土人情

时间:2015-10-15  来源:新华网   【关闭】

    深圳张明卉:“在西班牙的时候,我和朋友想去当地一个美术馆看展览。因为迷路,赶到美术馆时已经快闭馆了,可我们的票是早就买好的,检票的人就给我们票上盖了个戳,说可以第二天早晨再来参观,不用再买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感觉很贴心。”

  “十一”黄金周刚刚落下帷幕,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旅客5.26亿人次,比2014年国庆假日增长10.7%。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各有不同。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62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旅游出行方式的选择中,18.9%的受访者会选择跟团游,41.5%的受访者选择自助游,另有37.9%的受访者选择两者结合。

  “十一”期间刚刚跟团游玩欧洲的李佳文告诉记者,这次跟团游体验比较舒适,不像以前旅游时,只走马观花地看景点。“我们一家三口选的是法瑞意三国11天游,其中有一两个小城在路途上。不过这3个国家主要的景点停留的时间都足够,尤其是在巴黎,除了购物,也有足够的时间参观卢浮宫等建筑”。

  调查显示,79.5%的受访者旅游的目的是休闲度假,缓解压力;68.5%的受访者旅游的目的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26.9%的受访者是为拍照摄影,写生绘画;23.1%的受访者是为结交朋友;19.1%的受访者是为在冒险中寻找乐趣,挑战自我。

  近年来,在社交平台签到,拍摄美丽风景发朋友圈,表明自己“到此一游”的“打卡式”旅游频频出现在朋友圈。调查显示,在打卡式旅游和深度旅游的选择中,8.6%的受访者会选择打卡式旅游,52.2%的受访者会选择深度旅游,39.2%的受访者选择将两者结合。

  在深圳工作的张明卉自认是一位重度“打卡式”旅游者。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严格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行程进行游玩。上飞机前拍照,落地后签到,随时随地发自己看到的、见到的、吃到的一些事物,并且要配上抒发心情的文字……每做完一件事,发完一次朋友圈,她都会划掉自己行程单上的相应待办事项。“出来一次不容易,既然要玩儿,就多去几个国家或景点。分享给朋友们,让他们也成为我旅游路途的见证者。”张明卉说。

  调查显示,在出门旅游时,有41.5%的受访者会选择拍照发朋友圈,16.9%的受访者选择立刻在社交媒体签到,40.2%的受访者选择尽量多去几个景点。

  与张明卉不同,户外运动爱好者李胤则是深度游的狂热爱好者。他的旅游原则是“法定假期不出门,人多的地方不凑热闹,不热衷于打卡”。从第一次户外旅行开始,李胤已经走过全国大部分地方,在雪山下扎过帐篷,负重徒步走过雪崩,也因受伤而在古镇中停留休整。“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已经很快,为生计劳累奔波。如果旅游还是按照‘上车睡觉,下车打卡’的节奏,那也太不痛快了。”李胤表示,自己信奉“活得像个当地人”这样的旅行准则,尽量一次出行只玩一两个地方,把每个地方都玩透。“比如在安徽的时候,因为时间空闲,我就向当地人请教学习扎染手艺;在杭州的时候,会去西湖边的店铺喝茶、看湖景”。

  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出门旅游会仔细感受当地风景;56.1%的受访者选择尽量深度游玩儿,注重质量;18.9%的受访者选择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十一”期间和朋友去大理游玩儿的郑玉晴表示无论是深度游还是打卡式旅游,自己舒服最重要。她告诉记者,因为听了那首《去大理》,就和朋友选择出发,并没有考虑人群熙攘等因素。“我们在大理待了整整7天。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随便找家馆子吃饭。然后就骑着从客栈租来的自行车环洱海,累了就在周边的村落休息,不想玩儿了就回到古镇。清晨趁着人少逛古城,傍晚在酒吧听听音乐。没有想法,没有目的,只是享受当下可以随心所欲的时光。”郑玉晴说。

  受访者在旅游时最关注的当地哪些方面?调查中,79.4%的受访者最关注当地风土人情,76.7%的受访者关注当地的美食美景,60.0%的受访者关心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49.1%的受访者在意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42.4%的受访者关系当地的便捷程度,41.1%的受访者关注当地的景区名气。

  张明卉表示,在境外旅游和境内旅游感受最大的不同就是“细节上的差异”。她举例说,“在西班牙的时候,我和朋友想去当地一个美术馆看展览。因为迷路,赶到美术馆时已经快闭馆了,可我们的票是早就买好的,检票的人就给我们票上盖了个戳,说可以第二天早晨再来参观,不用再买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感觉很贴心。”

  李佳文认为,目前国内许多景区的硬件设施和接待能力都在提升,出门游玩的舒适度也有提高。不过也许因为人数等各方面原因,许多景区在软性的服务体验方面还是差强人意。“总是给人感觉少了那么点‘人情味’。”她说。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2%,90后占4.1%,80后占40.3%,70后占34.5%,60后占13.7%,60前占7.0%。